用户名:

密码:

公证为消费者“撑腰”,让“3·15”成为“365”
时间:2025/3/10

“国际消费者权益日”是一个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、推动公平交易、打击欺诈行为的重要日子,一年只有一个“315”,但公证却能365全天候维护消费合法权益。

近年来,不止阿里巴巴等电商打出所谓“双十一”、“3·8女神节”等购物节的消费噱头,线下实体店也乘上这股东风做起了活动以招揽顾客。但是,这一消费盛事的背后却隐藏着商品质量、服务和售后问题,消费者的权益保障成为难事,孙女士就遇到了这一问题。趁着所谓的“双春节”活动,孙女士在某工作室订购了店内顶配的婚纱照套餐,对拍摄成品也很满意。但不久后孙女士就发现该工作室在未征得她同意的情况下,在小程序、各大短视频平台和宣传单上用她的照片宣传招揽生意,侵犯其肖像权。经与店长协商无果后,孙女士决定提起诉讼。为了避免侵犯证据被销毁,在律师的建议下孙女士向信业公证处申请办理了保全证据公证。

 

确认侵权源头 全面固定证据

公证员首先向孙女士确认了使用其肖像的场所,并对此前与工作室签订的服务合同进行审核,最终提出了线下线上保全相结合的方案。线下由两名公证人员陪同孙女士的好友作为顾客到店咨询业务,向销售人员取得该店的宣传手册及名片,并对店内展览的涉及孙女士肖像的照片墙及店内环境等进行拍照。线上则分为三大渠道,一是该工作室在小红书、抖音、快手等平台发布的相关宣传内容,二是该工作室在其个人微信小程序上架的相关客片套组及在视频号、朋友圈发布的相关宣传内容,三是孙女士与该工作室店长的微信沟通记录。上述三大渠道涉及的侵权内容包含视频、照片及文字,因此采用全程录屏及部分截屏的方式来全面准确地固定证据。

在孙女士的全力配合下,公证处很快完成了保全工作并出具了公证书,孙女士以此为依据向法院提起诉讼。由于公证书反映的证据完整且详细,法院确认原委后便判定孙女士胜诉,并要求该工作室撤销孙女士的照片并赔偿相关损失。胜诉后孙女士特地向公证员分享了这份喜悦:“这还是我第一次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,公证固定的证据法律证据力强、采信度高,对于我诉讼维权真的帮助很大。 

 

以案释法:维护消费升级的法治环境 让人民群众安心消费

近年来,伴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、多样化、高品质的特点。与此同时,消费供给的质量和速度未能同步跟进,消费领域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、不正当竞争、虚假宣传、信息泄露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仍时有发生,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满意度和消费信心,制约了消费市场扩容提质。

就本案而言,经营者在未经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,使用其掌握的消费者个人信息进行宣传,侵犯了消费者的肖像权和隐私权。消费者在接受服务过程中留下的私人信息,如姓名、肖像、接受的服务内容等,涉及到消费者的肖像权、隐私权等权利,受到法律的保护。经营者在业务活动中使用其收集到的消费者信息,应当遵循合法、正当、必要的原则,且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。

其中,保全证据公证是公证处在维护消费者权益中的一项重要职能。保全证据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,依法对与申请人权益有关的、有法律意义的证据、行为过程加以提取、收存、固定、描述或者对申请人的取证行为的真实性予以证明的活动。对于日后可能灭失或难以取得的证据,依法进行事先的收存和固定,可以有效地防止证据的灭失,且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、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,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(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外),为人民法院、仲裁机关和行政机关及时解决纠纷提供可靠依据。无论是衣食住行购物消费,只要是涉及到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产品和行为,都可以通过申办保全证据公证来固定相关侵权事实,为自己维权提供有力的保障。

 

公证员说:公证是消费者举证维权的重要手段

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赋予了消费者在接受商品和服务过程中享有人身、财产安全不受损害,以及受到损害后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。消费者能够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接受商品和服务,以及因商品或者服务受到损害,对于顺利维护权益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。公证制度作为一种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,在净化市场环境、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。公证处凭借多年专业经验,以更为客观、中立的立场,充分利用各种“拳头公证”,全方位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公证法律服务,降低举证难度,帮助消费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